close

延續前代 ROG Zephyrus 西風之神的先進設計,在導入第 8 代 Intel 處理器內在規格更為強化後,此系列產品也在今年分支的更細,除了猶如超跑先進規格並搭載 Max-Q GeForce GTX 1080 顯卡的最高階 GX501 外,同時登場的 Zephyrus M 系列,也在同樣輕薄且同樣擁有開闔式獨特 AAS 散熱技術的機身設計,不過改而搭載標準電壓的 GTX 1070 顯示晶片與 CPU,提供在價位與性能方面具備更平衡且具備有更多擴充性的產品選擇。這次我們開箱的就是 ROG Zephyrus M GM501 西風之神 的最新改款版本,好奇到底這款薄型電競筆電在此配置之下的表現是否依然強悍?請繼續往下觀看我們的測試報告。

檢視相片
ROG Zephyrus M GM501

ROG Zephyrus M GM501 西風之神 開箱實測

打開盒裝之前,先來看看 ROG Zephyrus M GM501 的重點規格:

檢視相片

ROG Zephyrus M GM501 重點規格

· 型號:GM501GS
· 作業系統:Windows 10 Home
· 處理器:Intel Core i7-8750H
· 顯示晶片:NVIDIA GeForce GTX1070 8GB GDDR5 VRAM
· 記憶體:16GB DDR4 2666MHz SDRAM(Dual-channel,最高 32GB)
· SSD / HDD:M.2 NVMe PCIe x4 512GB /  2.5 吋 1TB SSHD(5400 rpm)
· 顯示器:15.6 吋 1,920 x 1,080 IPS 面板(144Hz、3ms、72% NTSC)
· 鍵盤:全尺寸背光、支援 Aura Sync、RGB 4 區、1.7mm 鍵程、具備 ROG 專用鍵
· 音效:搭載兩具 3.5W 揚聲器、陣列式麥克風
· 電源:230W 變壓器、5.5 小時電池續航、55Wh 電池
· 網路:802.11ac 2×2 Wave 2 WLAN、Bluetooth 4.2
· I/O 連接埠:USB 3.1 Gen 2(Type-C)、USB 3.1 x 4、HDMI 2.0(4K/2K、60fps)、3.5mm 耳機麥克風孔、Kensington 防盜鎖孔
· 尺寸重量:38.4 x 26.2 x 1.75 – 1.99cm、2.45kg
· 建議售價:NT$85900
· 官網連結

檢視相片

盒裝開箱

這次我們入手的版本是搭載 GTX 1070 標準電壓顯卡的 GM501GS。取出盒內的所有配件,可以看到除了精美的主機盒裝還有配件盒以外,ROG 還貼心地贈送附上了專用的電競背包:


除了可以容納 15 吋筆電(GM501 自然是完全沒問題),這款贈送的背包還具備相當多的隔層,十分實用:


盒裝的部分,可以看到 ROG Zephyrus M 對應筆電雙橫髮絲紋所設計的雙材質盒裝很有質感。盒裝則是暗藏著許多帥氣細節:

首先,我們第一眼發現的是配件盒裝的印刷,會隨著光線角度變色(其實內在的說明書包裝也有):


主機盒裝也很有質感,遠遠看還以為是哪台家用遊戲主機呢: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好了,終於到開箱筆電盒裝的時刻,一開蓋就馬上發現它很有巧思地,透過機構呈現超帥氣猶如筆電飄浮抬起的設計 — 這也呼應了 AAS 散熱技術,會透過開啟筆電來展開底部機殼並抬起機身的設計。一整個讓玩家能在開箱時就立即感受到開發團隊的用心:

檢視相片

取出筆電後,可以看到盒裝底部有一個 REPUBLIC OF GAMERS 的神秘盒裝:

這裡面除了說明書等文件外,還有特別為玩家準備的 ROG 貼紙,還有…:

超帥氣的 ROG 扣環:


另一個配件盒裝則是裝著變壓器,還有隨附的 ROG STRIX IMPACT 電競滑鼠:

變壓器本體約 627g 重;全部線組則為 797g,攜帶出門存在感還是相當大,不過尺寸倒並不大,還算好攜帶:


230W 的變壓器,支援 100 ~ 240V 輸入:

再來輪到輕薄美型的 ROG Zephyrus M GM501 筆電本體:

不免俗地也來量個重量:

未開機的時候,GM501 的 A 件筆電上蓋的 Logo 感覺上就像是鏡面反射的感覺。不同方向的髮絲紋更是讓質感大幅提升:

啟動電源就會顯示 ROG 的代表燈色(不得不說真的是帥到不行啊啊啊):

闔上筆電時,因為上蓋內縮而露出的 C 件末端,則是巧妙地讓筆電燈號無論在使用時或是闔上,都依然可以對筆電的狀態一目了然:

個人覺得這個內縮的折線處理的非常美,還有配合筆電的髮絲紋線條,給小編跑車導流翼設計的感覺 — 可別小看這個 V 型結構,根據官方的資訊,因為這樣的設計將可提升 25% 的排熱效果:

筆電蓋起時的正面相當簡潔,除了商標沒看到太多標示。筆電本體在 C 件四邊都有金邊勾勒線條,給人十分穩重踏實但又不失奢華感的感覺:

GM501 筆電前緣最薄處達到 19.9mm,雖然沒有 GX501 的 16.9mm 那麼薄型,但也因此可以在搭載 512GB SSD 的同時,還內建了 1TB 的 2.5 吋硬碟。原廠標榜 GM501 是世界最薄搭載 GTX1070P 顯卡的點鏡筆電,也因此,必須針對散熱導入許多相關技術來達成穩定的使用表現:
轉到背面可以看到兩個相當大的散熱孔:
娛樂城
正中央有著 Zephyrus 的標示:


筆電右側的 I/O 埠相當簡潔,分別提供了支援 Thunderbolt 3 的 USB-C 與一個 USB TypeA 3.0 與防盜鎖孔:

轉到擁擠不少的正對面(左側),由左到右排序的話分別為充電孔、HDMI 2.0(支援 4K/2K、60fps)、USB TypeA 3.0 x 3 與 3.5mm 耳機/麥克風孔:

打開上蓋與開機的時刻終於來到:

每次開蓋,都是 ROG Zephyrus M GM501 獨特的 AAS 開闔式散熱設計的「炫耀」時刻。搭配由休眠喚醒筆電的話,真的很有跑車啟動的感覺:

透過獨特筆電「E 件」的開闔式底蓋轉軸設計,ROG Zephyrus M GM501 在打開上蓋螢幕使用時,也同時會抬起整台筆電,在具備延展性的金屬 E 件被頂起後,將可讓底部的風扇可以有更好的散熱效果:

在筆電風扇高速運行時,可以感受到這兩側有明顯的熱風排出,紅色燈號更是呼應了這樣的設計:

螢幕轉軸可開啟的最大角度:

左右各有 4 埠 TypeA USB,靠近使用者的其中一組還具備快充閃電標示,可說是在連接埠上擁有相當完備的配置,應該可以盡可能減少額外外接 Hub 的麻煩:

螢幕的邊框寬度雖並非主打的項目,但螢幕本身的亮度以及可視角表現都不錯 — 當然最大重點還是在於支援 G-Sync,且具備 144Hz 更新率、3ms 反應速度螢幕在遊戲上的表現,這點我們稍後再展示給大家看。除此之外,這個螢幕還支援 100% sRGB 色域與 72% NTSC,相信也很足以應付文書與修圖的需求了:

這片 15.6 吋的螢幕,搭載的是 FHD(1,920 x 1,080)的 IPS 面板,而除了面板本身也很適合影音使用外,它採用 Smart AMP 技術的內建雙 3.5W 的揚聲器,在我們實測之中也提供了很不錯的聲音表現,音量相當大且音質不錯:

位在機身底部兩側的揚聲器,表現令人驚豔:

與官方稱之為「開拓者」的 GX501 激進地在鍵盤上端最大化進風口的做法不同,GM501 提供了筆電常見的中置「全尺寸」鍵盤,頂端也保留了適當的進風口設計,可以讓消費者更簡單就能上手使用:

因為中置鍵盤的關係,觸控板也回到了正常的位置。底部有著左右鍵的預留觸控位置,整體觸控區範圍還算夠用,玻璃纖維覆蓋著表面則是提供了很好的手感:

既然定位為電競筆電,支援 Aura Sync 與 RGB 4 區的背光鍵盤肯定不能少。鍵盤打起來的手感也相當好,1.7mm 的鍵程十分適中順手:

鍵盤的顯示方式可以透過專用 Aura Sync 介面來調整:

孤島式的鍵盤具備 1.7mm 鍵程,並且在常用的 WASD 鍵提供了不同的配色(W 還有定位凸點,手感很讚)。鍵盤打起來十分順手,遊戲必備的全鍵防鬼機能也有提供,雖然後面會提供遊戲體驗的影片,基本上小編在玩時常鍵盤打架的賽車遊戲的時候,沒有遇到任何狀況(除了跑錯路線撞車以外),這的確是專注於遊戲體驗的電競筆電:

空白鍵有著寬度落差的設計:

長度為 91.5mm、寬度分別為 17.9 ~ 21.9mm:

前幾段提過的燈號,在開蓋之後依然可以在 C 件頂端看到,可以快速掌握筆電的狀況:

右上角有著獨立且十分顯眼的電源鈕:

左側上排則有著獨立的功能按鈕: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娛樂城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文章標籤
娛樂城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esjoeim 的頭像
jamesjoeim

玩攻略 - 狼人殺

jamesjoe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