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陳小凌】25個老房子兄弟中,年資至少五十年至上百年,年紀最輕的有57歲,年紀最長的有200多歲,全部加起來已經2473歲。而空間營運的型態別出心裁,包括博物館、書店、民宿、酒吧,甚至還有理髮廳。迪化二○七博物館創辦人陳國慈擔任總策劃,與遠流出版公司合作,收錄了25個活化使用老房子的案例。

 

娛樂城

▲ 《老屋創生25帖》屋主合影。遠流提供。

娛樂城 

有別於一般老屋書籍偏重建築美學影像呈現,《老屋創生25帖》一書以「各種老屋創新再利用的營運學問」的模式訴說老屋的經營與故事。

 

陳國慈表示,台灣民間近年來對老房子活化的動力很強盛,不時會出現一棟破舊且無人注意的老屋就搖身一變成了美麗的閃亮鑽石。她在走訪多處老屋再利用後,發現台灣對老屋的營運使用竟如此充滿熱情和創意,於是許下心願,在迪化二○七博物館開館二週年時,要將這些活化老屋的故事紀錄下來,讓未來有興趣投入的人有可參考的資料,並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老房子新生命,故有《老屋創生25帖》一書的誕生。且同時以影像視覺的介面,策劃展覽的方式向讀者敘說這25個老房子的故事。

 

在與團隊為期兩年的籌備與整理紀錄的過程中,她體會老屋所見證的故事與守護的記憶,是每間老屋之所以讓人留下深厚的情感所在。書中所收錄的25個老房子(兄弟),全部加起來已經2473歲,有12棟老屋超過100歲,年紀最大的大哥是金門的「水調歌頭」,於清乾隆年間起建,迄今已逾200歲,而最年輕的是「迪化二○七博物館」但也有57歲。

 

這25間老房子同時也是台灣歷史生態的縮影。首先,這些案例橫跨了14個縣市,從台北到金門,每個地區的民情都不同。再者,還跨越了台灣三個重要歷史時代,從清朝、日治到現今。這些老屋見證了一代又一代的故事,裝載了數代生活在此的人們的生活與記憶,所以,老屋不但不能拆,還要能與現代接觸、為自己發聲。她統計過,每年約有100萬的人因為這25間老房子而有機會親近、聆聽老屋的故事。

 

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王榮文表示,老屋活化是目前台灣的顯學,目前不但被大陸朋友看重,也吸引日本文資保存教授欽佩的目光,稱讚台灣的文資法比日本還先進。他說,放眼全球,幾乎每個城市都有閒置空間與老屋活化再利用的議題發生,如果能善加以運用,讓不同的創意進入,相信能讓該地區的發展與眾不同。他表示,書中25個案例,即是台灣未來老屋活化發展的最佳示範,他也特別欣賞「恆春信用組合」,以分時共生的營運模式,讓創業者得以在此舞台築夢、圓夢。

 

而對於多年在台南推動老屋新生、再利用的成功大學建築系名譽教授傅朝卿表示,早年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活動時,公私部門對於如何活絡空間生命,存有很大的歧異,因此推動不易。近年的老屋欣力風潮逐受重視且遍及台灣各地,他期待能從書中25個案例出發,透過關注與討論,未來能發展成250個甚至是2500個。不過,他也擔心永續的問題,如何讓老房子持續經營,他說,迪化二○七博物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希望這股風潮所帶來的正面能量與影響,能隨著本書的出版,更加普及。

娛樂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mesjoe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