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研究宇宙演化 3科學家摘物理學獎

自慰

  據新華社電 瑞典皇家科學院8日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名科學家。來自美國的詹姆斯·皮布爾斯因宇宙學相關研究獲獎,來自瑞士的米歇爾·馬約爾和迪迪埃·奎洛茲因首次發現太陽系外行星獲獎。

  三名科學家將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91萬美元)獎金,皮布爾斯獲得其中一半獎金,馬約爾和奎洛茲將共享另外一半獎金。

幫助「理解宇宙演化」

  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當天在皇家科學院會議廳公佈了獲獎者名單及主要成就。漢松說,今年的獲獎研究為「我們理解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作出了貢獻」。

  皮布爾斯在發佈會的電話連線採訪中說,他是與各國專注該領域的科學家一起工作才獲得靈感並取得成果,這是「科研團隊的共同貢獻」。他還鼓勵立志投身科研事業的年輕人,「如果你熱愛科學,那麼會在進入科學世界后迷戀其中」。

詹姆斯·皮布爾斯

  1935年出生於加拿大,就職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新聞公報中說,皮布爾斯對宇宙學的洞見豐富了整個領域的研究,他的理論框架自上世紀6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成為當代宇宙學的基礎。利用皮布爾斯的理論可以推算出,宇宙中95%都是神秘的暗物質和暗能量。

迪迪埃·奎洛茲

  1966年出生,就職於瑞士日內瓦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

  馬約爾和奎洛茲1995年宣布首次在太陽系外發現一顆行星,它圍繞銀河系飛馬座中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轉。

  這個發現引發了一場天文學革命,此後科學家在銀河系中又發現了逾4000顆行星。

米歇爾·馬約爾

  1942年出生於瑞士,就職於瑞士日內瓦大學。

說說物理學獎那些事兒

  空缺

  物理學獎是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遺囑中第一個提及的諾貝爾獎項。諾貝爾物理學獎迄今出現過6次空缺,分別在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原因一方面是出於沒有符合條件的人選,另一方面是受到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年齡

  諾貝爾物理學獎最年長的獲得者是美國科學家雷蒙德·戴維斯,2002年獲獎時已88歲。當時,他與日本科學家小柴昌俊和美國科學家裡卡爾多·賈科尼因「探測宇宙中微子」和「發現宇宙X射線源」方面的開創性成就而獲獎。

  這一獎項最年輕的得主是出生在澳大利亞的英國科學家威廉·勞倫斯·布拉格,他1915年因在X射線晶體結構領域的研究而與父親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年僅25歲。

殊榮

自慰

  美國物理學家約翰·巴丁在1956年和1972年兩次摘走物理學獎桂冠,成為迄今為止兩獲這一獎項的第一人。

  在男科學家「扎堆」的物理學研究領域,只有兩名女性曾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03年,波蘭裔法國人瑪里·居里和丈夫皮埃爾·居里分享這一殊榮,居里夫人由此成為諾貝爾獎百年歷史上的首位女性獲獎者,並於1911年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63年,德裔美國女物理學家瑪麗亞·格佩特-梅耶因發展了解釋原子核結構的數學模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領域

  綜觀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粒子物理學。新華

高潮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娛樂城
    全站熱搜

    jamesjoe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